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分支基地

  为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秉承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宗旨,拓展深化中心与国内外高校、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高端智库、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依章程与国内外高校、机构进行合作,设置分支基地。

  中心与分基地的合作包括:就商议、确定的主题开展理论合作研究和实践调查研究;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互聘兼职研究员、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换生、联合培养人才;联合主办理论或业务培训班;轮值召开合作基地主任会议等以及其他有关合作事项。

  分基地的教师和研究员当然属于中心的兼职研究员,其发表的研究成果如作者单位署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则该成果可视为中心的科研成果纳入每一年度年终科研考核内容,并根据中心的规定予以奖励。

  中心现有五个分支基地,分别是:贵州大学法学院基地、云南大学法学院基地、甘肃政法大学基地、新疆警察学院基地、台湾中正大学基地。

  1、贵州大学法学院基地

  贵州大学法学院前身为1942年成立的国立贵州大学法商学院,1952年因全国院系调整停办,与兄弟学校的法学专业合并组建成西南政法学院(即今天的西南政法大学)。1980年经教育部和司法部批准,贵州大学法学专业复建。2002年成立贵州大学法学院,2004年贵州工业大学法学系并入贵州大学法学院,2013年学校专业调整后成为只有单一法学学科的法学院。自复建以来,学院师生团结奋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在全国近700所法学院(系)中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学院是教育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教育部法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获得省级示范性专业(法学)、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省级人文社科创新团队以及贵州省一流专业(法学)多项荣誉。2012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复合型应用型)。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业教师53名,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贵州省教学名师1人,校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4人。

  学院1997年获得贵州省首个法学硕士点(民商法)后开始从事法学研究生教育。2004年至2005年在省内率先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当前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本科生人数的两倍。自复建至今,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法律专业毕业生。多名毕业生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自2005年至今,已出版近50部专著和教材,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以及《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法学类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课题近20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多项,关于人格物、人权以及灾害法制问题的研究在全国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在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不仅承办了海峡两岸民法高端论坛,还与中国宪法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2015年中国宪法学学术年会。

  学院现有法学院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刑事侦查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法律硕士(JM)专用图书室、院图书资料室、专门的学生阅览室,现有藏书量40余万册,中外期刊157种。学院建有社会服务中心,配备了专门的案例讨论室,成立了司法文书鉴定中心,是培养高级法学人才的理想摇篮。

  (资料来源贵州大学法学院官网)

  2、云南大学法学院基地

  二十世纪初年,伴随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兴起,彩云之南的云岭大地诞生了东陆大学(后更名云南大学),法科教育也于1931年在东陆园创办。1933年成立法律系,是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法科之一。王伯琦、周新民、杨鸿烈、瞿同祖、费孝通、张耀曾、陈盛清、陈绍源等大师执掌教鞭、造就专才。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云大法律系整体搬迁至重庆,与其他高校法律系共同组建西南政法学院。1980年,云南大学法律系重建并于次年开始招生。1999年,原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经济法系并入,建立了全新的云南大学法学院,成为云南省最主要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法学院现设有理论法学与民族法学系、刑事法律与禁毒法学系、民商经济法与知识产权法学系、国际法与东南亚南亚法学系4个系,10个教研室 ,10个研究中心以及《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编辑部。设有法学和禁毒学两个本科专业,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10个专业方向,还有法学、非法学法律硕士教育,承担云南大学民族法学、国际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研究生近700人,还有在职法律硕士学生500多人。

  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讲师2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0%;先后到美国、英国、德国、挪威、越南及台湾、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访问的教师占90%以上。一些中青年教师进入了云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云南大学百名骨干教师行列。

  法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独具特色。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和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区位优势,本着“立足边疆、服务云南、提升水平、面向东南亚”的办学宗旨,法学院设立了民族法学学科和民族法学研究所。近年来,重点开展“民族法学”和“东南亚国家法律”研究,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民族法学”已发展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在禁毒法、国际经济法及知识产权研究等领域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

  1980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学院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法律专门人才,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本专科生10000多人。 毕业生中涌现出五个100杰出校友。

  在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法学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已出版著作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完成国家级课题近30个,省级课题百余个,获各种层次的教学、科研奖百余项。多位教师获得省社科专家称号和奖项。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内外校际交流合作,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保持交流关系,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荷兰莱顿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泰国如诺大学等知名大学展了持续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并与德国萨尔大学开展了研究生交流培养项目。

  2012年7月,国家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将云南大学法学院遴选为国家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底,云大法学院进入中央支撑地方重点高校提升综合实力水平建设行列。云南大学法学院赢得了跨越发展、超常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资料来源云南大学法学院官网)

 3、甘肃政法大学基地

  甘肃政法大学是甘肃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组建为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1985年开办专科教育,1989年开办本科教育,2006年取得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资格,2007年开展研究生教育,2009年取得法律硕士授权资格,2010年获批法学、工商管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4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是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院校和教育部确定的地方院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开办普通高等教育以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法类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安宁区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150余万册,数字资源1.6万GB,是甘肃省重要的政法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950人,其中专任教师612人,高级职称教师312人,博士(含在读)144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人员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4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兼职客座教授280人。

  学校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公安分院(刑事司法学院)、公安技术学院(证据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3个教学部(中心)。学校现有3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其中,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工商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社会工作和治安学7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公安学、刑事科学技术3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法学理论、刑法学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校建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1个,国家级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甘肃省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研究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司法科学与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法学理论研究中心1个(法治甘肃建设理论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治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甘肃省经济法制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证据科学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法律实验实训中心),建有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和校级科研机构15个。学校建有法医DNA实验室等功能设施齐全的教学科研实验室62个。

  (资料来源甘肃政法大学官网)

 4、新疆警察学院基地

  新疆警察学院是为适应新疆公安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需要,于201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公安政法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建于1950年4月的新疆省人民公安学校,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全疆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具有创新追求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安政法专门人才,已成为新疆公安政法干警成长成才的摇篮,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做出了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588人,其中专任教师291人,教授12人、副教授75人,讲师121人,全日制在校生4308人,其中本科生774人,专科生3534人,实行全封闭式警务化管理。学院本科首批开设侦查学、治安学、信息安全、法学四个专业,已于2012年开始招生。学院还开设侦查、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交通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维吾尔语)、汉语(汉语言)、司法助理、法律事务等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建设中的米东新校区为主体,以长沙路校区为补充,以天津路校区和延安路校区为生活基地的校园建设格局。新疆警察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新疆公安政法教育事业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院将成为新疆公安机关后备力量培养、在职民警培训、全国公安政法干警培训、周边国家警务合作培训以及反恐理论研究的基地。

  (资料来源新疆警察学院官网)

  5、台湾中正大学基地

  台湾中正大学(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NCU),简称“正大”。台湾中正大学办学源头可追溯到中华民国时期江西抗战后方泰和县(民国32年,1939年,日军进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陆续迁至泰和,成立临时省会)杏岭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名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1940年在江西泰和杏岭成立国立中正大学。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立中正大学随即迁往南昌望城岗。

  截至2017年3月据学校官网显示,台湾中正大学共有7个二级学院,28个学系、42个硕士班、14个硕士在职进修专班及28个博士班,28个研究中心。

  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45位,台湾地区第11位。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